新华财经北京8月29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29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配资平台和配资炒股配资,自《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》印发以来,招投标改革稳步推进,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,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招投标更加积极。今年1-7月,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民营企业达36.6万家,同比增长11.9%;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%。
“招标投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。”李超介绍,下一步,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招标投标法修订,完善招标人主体责任落实、招标代理机构管理等制度机制,推广全国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和专家库共享技术标准,有序拓展招投标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,强化监管机制创新,加大突出问题治理力度,推动招投标市场继续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。
回顾已开展的工作,李超表示,去年以来,针对交易壁垒难以破除、交易程序不够便利、违法乱象隐性变异、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问题,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,认真抓好《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》落实,加快推进招投标制度机制改革,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。
一是抓制度建设,招投标规则进一步优化。李超从“三个新”进行具体介绍:实施评标专家管理“新国标”,修订出台评标专家管理办法,加强专家全周期管理。制定中央企业采购“新指引”,印发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的指导意见,推动中央企业以性价比最佳、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最优为目标实施采购。明确公平竞争“新标尺”,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,修订废止违反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500余件,着力破除招投标领域地方保护、市场分割和所有制歧视。
二是抓数智赋能,招投标效率和透明度进一步提升。李超表示,在流程上,推行“阳光交易”,全面实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,今年1-7月,发布招标计划公告12万件,提前公示招标文件4.8万件。在方式上,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,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展智能评标、围串标识别和招标文件合规检测,推广远程异地评标和“双盲”评审改革,也就是评标专家“盲抽”、技术标“盲评”。今年1-7月,开展远程异地评标4.2万次,同比增长27.3%;实施“双盲”评审5.3万次,同比增长32.5%。在交易服务上,搭建移动数字证书(CA)“一张网”,统一全国各地区数字证书标准,企业跨地区投标时不再需要“投一个标换一把锁”。今年1-7月,开展异地CA互认25.3万余次,数字证书使用成本降低约50%。
三是抓行业治理,坚决打击违法行为。“对于投标人,重拳整治围串标活动,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、公安机关移送违法犯罪线索,打掉一批职业犯罪团伙。”李超说配资平台和配资炒股配资,“对于评标专家,严厉打击违规评标活动,组织全国评标专家清理,2024年以来,已将3.8万名违法专家清理出库,各地专家库中已查实的违法专家全部‘清零’。同时,公开曝光典型案例,发布串通投标犯罪的代表性案例,曝光各类招投标违法犯罪案件近2000起,形成有力震慑。”
永信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